杨艳蕾丨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大学服务全民终身学习之实践研究——以威斯康星大学为例

2022年11月07日 21:59  点击:[]


【国际视野】杨艳蕾丨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大学服务全民终身学习之实践研究——以威斯康星大学为例

杨艳蕾 终身教育研究 2022-11-14 09:17 发表于江苏

作者简介

17F10

杨艳蕾

 

杨艳 / 教育学博士,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所教授,主要研究外国教育史、学科教学

 

摘要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民众愈加重视实用知识的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逐渐形成。一些大学走出围墙,充分发挥大学服务社会的职能,为民众提供大学推广教育服务。威斯康星大学推广教育部在此方面的工作扎实有效,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形成了享誉世界的“威斯康星理念”。我国在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的进程中,大学应借鉴威斯康星大学的成功经验,发挥大学终身学习主渠道作用;完善成人教育制度,提升继续教育水平;创新服务终身学习和终身教育的模式。    


关键词


终身学习;继续教育;社会服务;威斯康星大学;大学推广教育




引用本文


   
杨艳蕾.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大学服务全民终身学习之实践研究——以威斯康星大学为例[J].终身教育研究,2022,33(5):73-78.  


国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体制机制成型完善于20世纪70年代,是以《终身学习法》(Lifelong Learning Act)的颁布为主要标志。美国是一个以州分权为社会治理基础、地方自治传统悠久的国家,终身学习的理念及为民众终身学习服务的活动自19世纪就已萌生、发展,尤其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伴随着大学服务社会职能的出现,以威斯康星大学(University of Wisconsin)为代表的一批新型大学,通过大学的“推广教育部(University Extension)”等机构的系统性工作,开启了服务民众终身学习的实践。


威斯康星大学服务民众终身学习体现了其在大学功能认识上的新高度,也是践行大学社会服务理念即“威斯康星理念”(The Wisconsin Idea)的重要体现。本文结合以往对威斯康星大学社会服务问题的研究,尝试对该校19世纪末20世纪初服务民众终身学习的实践活动做进一步梳理和阐释。



                               

                               

                               

01

美国大学服务终身学习的背景


                               

                               


1.民众愈发重视实用知识的学习

美国终身学习大背景的开启和营造,是从民众重视与自己日常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实用性知识的学习开始的。19世纪下半叶,随着科学技术和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人们感受到了科学技术、发明创造的巨大力量,也体会到了知识更新和学习的重要。民众的求知欲普遍提升,尤其是对那种与自身生产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实用知识的学习更是热情高涨。此时在学术界逐渐形成了一种与以往不同的教育理念,主张首先在大学教育机构里实现突破,反对大学仅进行单一学术训练的传统。同时,一些教育家也主张大学课程覆盖面须得到扩充,尤其要为广大的普通民众提供实用性知识的服务。他们提出“真实生活概念(the Concept of Real Life)”,倡导在人类社会中,最首要的是那些鲜活地存在于大学校园生活外的行为方式、各行各业劳作方式等知识传授,可能要比校园内的纯粹学术行为方式更为真实、实在。一位西部大学校长更是主张教育应给予的是与人类的切身利益直接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而不仅仅是满足于接受精神和美学的训练。这些都暗示着人们应该把学习的注意力投向与日常生产生活直接相关的领域,更加努力地去学习实用的生产生活方面的知识。1868年,康奈尔(Ezra Cornell)提出创办一所以“任何人都能学到在任何领域想学的知识”为办学目标的大学。这是向只注重文理学院学术训练和头脑思辨的传统教育的宣战。“其后10年间,美国各个大学都把改革的方向优先放在了强化实用性知识教学的教育模式之上”,这极大地鼓励了民众投身学习生产生活相关知识的热情。可以说,美国终身学习大背景的营造和开启,是从学习与个人生计密切相关的生产生活知识开始的。


2.《莫雷尔法案》的颁布与威斯康星大学的发展


在美国终身学习进程中,政府尤为注重为民众的终身学习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这是其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19世纪初期,美国为提升独立战争遗留下来的大陆军(后来的美国陆军)普通士兵的文化知识水平,传授给他们以数学知识和相关的军事技术,以使他们胜任转业后的新职业岗位。根据《美国宪法》中第8条第1款之规定,联邦政府提供经费,在各地举办培训班,对雇员进行教育。这是由联邦政府层面主导民众终身学习、继续教育活动的开端。


1862年《莫雷尔法案》(Morrill Land-Grant Act)的颁布,则是美国政府在直接干预民众终身学习和继续教育上的重要节点和标志性举动。它不仅是联邦政府层面支持终身学习直接意志的体现,而且也表明政府已将这种支持纳入了法律框架,体现了政府支持的切实性,且已上升到更为刚性的高度。政府首先要求各州将赠地收入用于建设农工学院,以对民众进行农业、机械和军事等教育。同时,还要求得到赠地资助的各大学(学院)定期反馈经费的使用情况和人才培养培训情况。


威斯康星大学的发展壮大也是与这一法案密切相关的。根据《莫雷尔法案》规定,威斯康星大学获得了24万英亩的土地。为充分利用这部分资助,1866年,威斯康星州颁布了《组织法》(Organic Act),对大学学术机构进行重组,建立了工艺学院、文理学院,并筹建试验农场和农学院。这为大学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跨越式发展,尤其在以后服务州的工农业生产、促进民众终身学习方面奠定了基础,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3.大学超越围墙走向为社会服务之路


发展成人教育和服务全民学习的需要,引发了高等教育领域的巨大变化,促使大学愈发走向为社会服务、为实际服务的办学发展新路。这种变化一方面催生了新的大学样态的形成,丰富了大学的层级构成,另一方面使全民学习有了更为具体更为适宜的执行机构。当时主要由两种高等教育机构服务全民学习和成人教育。


(1)社区学院(Community College)


20世纪初期,旨在直接为经济社会培训劳动者的高等教育形式兴起,出现了轰轰烈烈的“初级学院运动”(Junior College Movement)。初级学院最早的提倡者是芝加哥大学首任校长哈珀(William R. Harper),他主张将大学的4个学年分为2个阶段,降低前2年的学习难度,使其类似于中等教育,以更好地实现大学教育与中等教育的衔接,促使更多的年轻人能顺利地接受高等教育。1901年,第一所公立初级学院在伊利诺伊州的乔利埃特(Joliet)成立。1922年,美国初级学院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Junior College)成立,初级学院成为修业二年并严格保留高等院校课程内容的教育机构。1930年,北卡罗来纳州法院裁决的一场诉讼案,肯定了公费设置初级学院的合法性。二战后,由于一些退伍老兵的求学需要迫切,更加刺激了初级学院的发展。一些规模小且水平低的学院索性砍掉三四年级,直接转为初级学院。有一些高中延长修业年限二年,变成预备性的初级学院,初级学院因此得到了大规模发展。这时,公立初级学院改称为社区学院(Community College)。


(2)大学的推广教育(University Extension)


大学的推广教育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大学开始出现的向校外非全日制学生提供服务的教育样态,旨在让大学的教育影响超越大学的围墙,辐射到校园以外更大范围的民众中间,直接为社会提供智力帮助,使更多民众享受到大学的学术和智力资源,并在服务民众终身学习中发挥积极作用。


大学推广教育实现了大学职能和影响力的延伸拓展,其最早源于19世纪40年代的英国,当时英国古老的牛剑二校和新兴的伦敦大学等,都以校内或校外讲座的形式,向校园外的民众传授知识,启发民智,扩大了社会底层民众的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史称“大学推广教育运动”(The University Extension Movement)。


在美国,大学推广教育萌芽于19世纪中后期,一方面是赠地学院热潮的推动,另一方面是受英国的校外讲座教学模式的影响。当时,许多大学都开始注意到了扩大大学影响力的问题,尤其是在1890年12月,美国大学推广教育协会(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The Extension of University Teaching)在费城成立,标志着大学推广教育已经成为许多大学的共识。为民众提供巡回式或集中式的教学课程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威斯康星大学、堪萨斯大学和芝加哥大学等迅速开展起来。尤其是成立于1891的芝加哥大学,在校长哈珀的努力下,美国高等教育史上第一次将推广教育部作为大学的一个专门的教育职能机构加以设置,内含讲座学习(Lecture-Study)、函授教学(Correspondence Teaching)、班级研究(Class-Study)、培训(Trainning)、图书(Library)和出版(Publication)等分支机构。


美国许多大学先后为民众提供知识教学的大学推广服务工作,威斯康星大学并不是开展最早的大学,但它确实是这项工作开展得最为扎实的大学,它的专门机构“大学推广教育部”的工作也最富有成效,由此诞生了享誉世界的“威斯康星理念”,其核心要义就是:大学要突破单纯从事教学和纯研究的职能,超越校园的围墙,走出象牙塔,走向更广泛的民众,主动承担为社会服务的责任。威斯康星理念引起全美乃至世界的瞩目、拥护和追随,成为美国大学服务社会、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典范。



                               

                               

                               

02

威斯康星大学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实践


                               

                               


威斯康星大学服务全民终身学习工作的开展,既有深刻的认知基础,更有丰富多样的行动实施,这是其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1.服务民众终身学习的思想引领


威斯康星大学大胆实践,在终身学习中发挥积极引领作用,源自坚定的信仰和深刻的理念指引。简言之,大学的行为是在理论指导下的自觉行为,有着厚重的思想文化底蕴支撑。从先后继任的三位校长的思想观点中,可以看到其思想文化底蕴的逐渐积淀与形成。


最先提出大学应该给予民众以积极影响的观点主张的,是威斯康星大学第五任校长巴斯科姆(John Bascom)。作为一名精通哲学、文学、数学诸多学科的人文学者和自由派神学家,他有着深深的道德责任感。面对19世纪下半叶美国社会“镀金时代”(Gilded Age)物质主义横行的现实,巴斯科姆深感提升民众精神品质的责任。他认为大学有能力有义务担当起这份责任。他将这份责任最大限度地寄托于大学,远超出任何其他公共机构。他相信大学能成为促进社会精神进步的资源,是奉献给世间的最高级的礼物:“只要大学保持她在文学、历史、经济学、公民学、伦理学和心理学等人文科学领域里的昂扬向上的风尚不变,那么,她就能够成为构成我们最为期盼的精神领域的最高级礼物。”


基于州立大学“应该服务于州、适应人民的需求、为州的人民提供普遍影响”的大学功能理念,第六任校长钱伯林(Thomas Chamberlin)对大学向校园外的工农大众提供知识服务的行动表示赞赏和支持。他强调,大学要开展创造性的活动,注重系统的科学研究,创新知识。针对威斯康星州是一个农业和乳业大州的实际,他格外强调发展农业科学的重要性,指出大学的作用在于提高农民的心智水平和农艺技能,改善每一个农场的种植养殖方面的经营水平,这才是大学的更高层次和更为正确的功能。在任期内,他还将校外讲座课程教学引入了大学。


1904年就任威斯康星大学校长的范海斯(Charles R. Van Hise)继承了“大学要为社会服务、为民众服务”的思想,把大学社会服务实践在20世纪初期推向了高潮,并将此理念放在终身学习、终身教育高度上予以阐释。他从学校教育与知识更新之间的关系阐述成人继续学习的必要性,认为学校传授的知识总是与当下的新知识之间存在落差,一个人在接受学校教育15到20年的时间里,所接受的知识并不是走出校园进入社会时已经出现的、能运用的最新的知识。他深切地感到,如果新知识的教学总是被局限在学校里的年轻一代身上,那么,这种走出校园了的成人总是被排除在新知识之外,他们的知识总是落后于实际需求,且还一直维持着。要想改善这种情况,唯一办法就是给予成人以终身学习和教育。他强调:“假如我们希望新知识都能随着它出现的任何时段、在它当时的先进阶段上被应用,那么,新知识就应该传授给人民。成人必须继续终身学习和接受教育。”为此,大学必须在帮助成人不断获得新知识、新技能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大学推广教育部的服务工作


作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纪之交美国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正式机构的典型代表,威斯康星大学的大学推广教育部成立于1908年,作为与大学其他院系同等层级、从事推广教育的专门组织机构而出现。它的创立得益于威斯康星图书馆的创始人赫钦斯(Frank A. Hutchins)和威斯康星“立法咨询图书馆”(The Legislative Reference Library)的第一任秘书麦卡锡(Charls McCathy)等人的推动,以及威斯康星大学校长范海斯等人的大力支持。大学推广教育部首任主任为路易斯·雷伯(Louis Reber)。推广教育部本着方便、高效和扎实的原则开展工作,并依据原则设置了函授教育系(Correspondence Study)、讲座教学系(Instruction by Lectures)、辩论与公共讨论系(Debating and Public Discussion)和综合信息与福利系(General Information and Welfare)。


(1)以学区为基层组织的推广教育运行形式


为提升工作实效,威斯康星大学将全州划分为11个推广教育学区,作为推广教育的基层组织,每一个学区设立总部,并任命学区代表及其他聘用人员。很快,学区分别于1908年7月、1909年6月、1911年8月、1912年、1913年在密尔沃基(Milwaukee)、奥什科什(Oshkosh)、拉格罗斯(La Gross)、苏必利尔(Superior)、瓦萨(Wausau)和伊科莱尔(Eau Claire)等地陆续建立起来,为周边地区提供服务。直到1926年,这种学区模式都没有改变。


(2)以知识传授为主要任务的课程教学


为弥补那些未能走进大学系统学习文化知识个人的遗憾,威斯康星大学首先在提供系统的、种类繁多的文化专业知识基础上进行了尝试。这项工作主要由函授教育系和讲座教学系承担,大学的其他数10个系部也参与了这项工作,主要集中在三方面。


第一,课程基本框架设置明确。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五方面:一是提供常规的大学课程内容;二是提供比现有大学学习内容更高层次的特殊的学习内容;三是提供与高中和大学预科教育有关的课程内容;四是提供与基础教育阶段有关部门的学习内容;五是提供特定的职业教育内容。


第二,课程设置体现专业性、实用性。虽然课程设置上以尽可能提供多样的文化科学知识为出发点,但还是侧重以特定职业实用知识内容为主导,“截至1922年7月1日,79868名注册学习的学员中,有48771人选择了商业课程和其他工程类课程,占比几乎达到三分之二。当然,也有学生选择人文类、社科类课程,按照注册数分别是:6000多名学生报名学习英语,5700人选择数学, 3000人注册经济,2700人注册家政学,2500多人选择罗曼语,以及还有1000多人选择德语、历史、政治科学和教育。而选修细菌学、天文学等课程的人数寥寥。”大学的课程设置模式,兼顾了加速州内工农业生产发展速度和规模的现实需求,同时也很好地体现了《莫雷尔法案》的初衷。所以,很快被州内其他一些专科学校的函授工作所借鉴和学习。


第三,入学人数增长快速。正因为课程设置上的务实性特点,民众学习积极性极高,且不以修满学分为求学目的,更多侧重于真正的知识获得和认知提升,所以入学人数快速增长。1910年7月已达4246人,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到1912年则迅速上升到10000人。


(3)以开启民智为宗旨的公共论坛


服务民众终身学习的关键在于提升民众的思想观念。而通过激发州内各个阶层的民众对社会时政问题的关注和兴趣,进行积极活跃的思考和分析,提升他们的认识能力,都是开启民智的重要途径。这项工作主要由大学推广教育部的辩论和公共讨论系(Debating and Public Discussion)承担。通过向州内的各个地方派出指导教师、组织辩论协会、组建辩论俱乐部等方式开展这项活动。公共论坛活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应,得益于以下三方面。


第一,准备工作充分。为了提高辩论效果,他们事先收集各种期刊上的文章和信息简报,并加以分类。在资料日益增多的基础上,一个囊括当时最新资讯的图书馆建立起来,这些资料为居民的求知和学习活动提供了极大帮助,在训练辩论能手和演讲高人中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第二,讨论具有时代性和务实性。讨论题目新颖,范围广泛,讨论与每个人的生活切实相关,且富于针对性和启发性,也是公共论坛吸引民众积极参与、迅速提高认识的重要原因。从经济领域问题到教育问题,从州际商贸活动到联邦政治,从农民俱乐部到妇女选举权等,都是公共论坛的重要议题。


第三,论坛具有辐射力。公共论坛的文本资料、讨论内容等,都能通过图书打包送达的形式,传播到州的各个地方,讨论的成果被及时发布和宣传,提升了论坛影响力。从1910年开始,累计向州内各地发送了数千个图书包裹,最高时达到万计,而且主题、条目和内容多样:“他们向州的259所社区发送出去1928份包裹图书,将内含的550种不同的主题,囊括于120000篇文章之中。除此还有12790份小型简报,也被散发了出去。”


威斯康星大学公共论坛在州的民众生活中,确实发挥了极大的民智开启、思想引领作用,成为重要的社会神经中枢和活动中心。


(4)以信息情报提供为主要职责的资讯服务


这项工作主要是由综合信息与福利系(General Information and Welfare)承担。其主要职责是把从州内专家、出版社等各个渠道汇集的各类信息,及时提供给市政官员、管理部门和市民,为他们的情势研判和问题解决提供一定的建议。这些信息资料,关涉城市保险、街道建设、煤气燃油、污水处理、公园设施、体育场馆、树木保护、学校机构、慈善团体及城市运作成本核算等城市管理事务各个方面,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发挥着市政的“智囊”作用。根据储备的各类信息资料,综合信息与福利系还对民众开展解惑答疑的工作。由业务娴熟的市政管理方面的专业宣讲员举办巡回展览,开设主题公告和讲座,进行专著出版和传单印发,等等。同时还负有对信息和解决方案的督促落实之责。


威斯康星大学社会服务工作,为那些渴望知识但又无法走进校园的民众提供了极大的帮助,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被称为“州的大脑”。“大学推广教育的目的是,把光明和机遇带给在州的每一个地区的每一个人;对大学而言,这是唯一正确的服务理想。”威斯康星大学社会服务工作极大地促进了终身学习理念的传播,为其他大学服务全民终身学习做出了榜样。“半个世纪后,威斯康星大学作为州立大学的佼佼者被列入‘伟大的美国大学’。”



                               

                               

                               

03

威斯康星大学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启示


                               

                               


1.强化大学服务全民终身学习主渠道的优势地位


在当今信息化智能化时代,各种非正式学习平台层出不穷,终身学习的途径和知识获取方式非常多样,人们足不出户便可获取海量信息。但即便是这样,大学作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重要机构,其地位不应改变,功能应不断强化。大学作为一个汇集各类专门人才、囊括各领域专家的专门学术机构,所能提供的专业知识无论在服务的广度和知识领域的深度上,还是提供服务的适切性和针对性上,都有着其他机构无法比拟的优势。这一点,从当年威斯康星大学推广教育部所提供的种类繁多、质量上乘的课程可见一斑。因此,随着时代的前行,大学必须守住优势、强化优势和发挥优势,在服务全民终身学习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2.完善成人教育制度,提升继续教育水平


威斯康星大学实施的大学推广教育活动,尤其是函授教育,已经成为世界大学进行成人教育、学历教育的重要方式,是成人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完善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机制保障的重要手段。在21世纪的今天,虽然义务教育已经普及,高等教育也基本实现了普及化,但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岗位要求不断提升,人们需要不断地学习充电,以获得新的知识技能,继续教育将成为现代人永恒的追求和常态。因此,随着成人继续教育的不断深化,随着“线下线上相结合”“课堂实授与远程网络相结合”的多种教育服务方式的不断探索,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正在不断地上规模、上水平、上层次,成人教育也在进一步得到完善。


3.拓展终身学习和终身教育的内容


威斯康星大学的教育推广工作,既有以知识传授为主的向校外民众提供常规函授课程的服务形式,又有旨在以提出重要的社会和政治议题,激发民众对社会问题产生关注和兴趣,鼓励州内各阶层民众进行积极的思考和分析活动,启发民智,提升民众的思想认识水平的公共论坛活动样态,还有通过高效快捷地汇集相关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及时提供给市政官员和市民,为解决问题提供有益的建议,向民众的生产生活提供实质性帮助的综合性信息的服务模式。这些形式多样、各有侧重的服务模式,承载信息丰富、厚重、多样,使得大学在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活动中产生了较好效果。在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今天,各种思潮涌动,人们的认知和价值观更加多元。大学应借鉴威斯康星大学的有益经验,向民众提供有深度和厚度的学习内容。在拓展终身学习和终身教育内容深度上多下功夫,在加强大学对民众的认识引领、思想启迪和文化助力上发挥积极作用。


综上,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应和社会广大民众知识学习,尤其是实用知识学习的热潮,开启了推广教育工作,通过以学区为基层组织的推广工作运行形式、以知识传授为主要任务的课程教学、以启发民智为主旨的公共论坛,以及以提供信息情报为主要职责的资讯服务等样态,进行了服务民众终身学习的实践。这些做法,既有世纪之交美国社会工业化及民主化进程走向高潮的历史背景支持,亦是大学自创立之日起,逐渐积淀和形成起来的务实传统使然。威斯康星大学这种以服务社会、服务民众终身学习为核心要义的教育实践活动卓有成效



上一条:二十大报告关于职业教育有哪些新提法?多位专家解读 下一条:【专题研究·继续教育】孙长远,许安然丨我国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的演变脉络、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