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专新闻

学校首页 > 新闻中心 > 财专新闻 > 正文

共读书深化文明认同   齐努力建设文化强国

发布时间:2025-04-21阅读数:

文明始于鲜花盛开地,书香满溢校园间。4月17日,在第30个“世界读书日”即将到来之际,我校“青衿财道·匠韵书会”暨学府街读书会第11期《和青少年谈中华文明》读书分享会在学校图书馆财金阅览室温馨举办。图书作者、责任编辑和读者代表等文化名人齐聚一堂,与师生面对面交流互动,共话中华文明之美,共担文化强国之责。

活动在太原市宣传文化“蒋殊文学名家工作室”领衔人蒋殊老师的热情开场白中拉开序幕。她深情地讲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好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而《和青少年谈中华文明》一书,正是我们深入了解中华文明史的一扇窗口。

山西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和青少年谈中华文明》一书的作者杜学文先生从“作者”角度,分享了他的创作初衷。他希望通过这本书,引导青少年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渊源、发展过程与特性,从中华文明中领悟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人格理想、人与社会的关系、理想社会形态,从而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长江文艺出版社首席编辑、《和青少年谈中华文明》一书的责任编辑陈彦玲女士则从“编者”角度,讲述了书籍编辑过程中的点滴故事。她强调,该书作为中华文明普及读物,其重要性和独特价值不言而喻。杜先生以深入浅出的语言、百读不厌的故事形式,向青少年读者娓娓道来中华文明的宏伟厚重,字里行间流露出他深厚的学养和高尚的人格魅力,以及对青少年成长的深切关怀和担当文化强国建设的崇高责任感。

山西经济出版社的编审李慧平女士作为读者代表,则从文化背景、时代背景、学术背景对本书进行了解读。她认为,本书对铸就青少年文化自信有很大作用,是大家写小书的重要文化普及尝试。她鼓励广大青年学生要喜欢读书、喜欢表达、喜欢写作,为时代发声,打造时代名片。

太原铁路公安处民警邢超女士从“青年读者”的角度,分享了该书对青年成长的启示。她提到修齐治平是主线,无论是修身、齐家、治国还是平天下,都任重而道远。她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激发更多青少年对中华文明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学府书局的韩卫东局长从“文化机构角度”谈到,这次读书会的意外收获是发现了文明之外的文明。他鼓励学生爱上表达、爱上文字、爱上创作,为校园文化的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互动环节,学校师生积极发言,与嘉宾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语文教研室主任刘育红老师指出了当前学校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存在课时偏少和学生在历史知识、传统文化知识方面缺少系统性连续性等方面的短板,并认为《和青少年谈中华文明》一书能在补齐这些短板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学生们也纷纷发言,表达了自己对中华文明的认同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自信,并就心中的疑问与作者进行了交流。杜先生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耐心细致地解释了学生们提出的“华夏”“中华”“中国”这三个概念有何区别和“为何中国”的疑问,告知学生很多情况下这三个词所指是一致的,它们可以互文通用,但往往还又是有区别的,主要看用在什么语境中,让大家对“何为中国”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认知。

活动期间,长江文艺出版社和学府书局分别向学校捐赠了《和青少年谈中华文明》《故乡的秋夜》《格子里的阳光》等书籍与《中国校园文学》(青春号)杂志,以实际行动支持校园文化建设。冯东元副校长代表学校接受了捐赠,并颁发捐赠证书。

冯东元在总结发言中表示,此次读书会的成功举办是学校的荣幸,也是师生的荣幸,非常感谢各位嘉宾的指导与支持。认为《和青少年谈中华文明》一书逻辑性强、史实充盈、语言简白,令人受益匪浅。他强调,学校将继续秉承初心,加强与其他单位合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举办更多类似活动,为师生提供更多元化的学习资源和平台,培育师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良好风尚,打造书香校园。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通过这次读书分享会,师生们对中华文明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更加明白了作为新时代青年的责任和使命。大家纷纷表示,将秉持爱读书的优良习惯,了解传统文化,提升文化素养,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推动书香校园建设和文化强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初 审:王俊琪

复 审:杨虎成

终 审:苏   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