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专新闻

学校首页 > 新闻中心 > 财专新闻 > 正文

融五育之光 铸时代英才​

发布时间:2025-07-10阅读数:

终场哨响,绿茵赛场瞬间化作沸腾的海洋!我校女子足球队的姑娘们相拥而泣,高声呐喊——这支来自三晋大地的铿锵玫瑰,以优异表现摘得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大学女子乙组总决赛桂冠!捷报传来,不仅引爆全网瞩目,掀起广泛热议,更获得了山西省教育厅的“官方点赞”。这份沉甸甸的贺信高度赞誉:“这是球队长期刻苦训练、科学备战的结果,是学校重视体育教育、推动校园足球发展的生动体现,更是我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足球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生动实践和丰硕成果。”冠军之路,见证付出;巅峰加冕,不负韶华。

回望征程,这支成立仅两年的年轻队伍,从全国第13名的初试锋芒,到七战全胜问鼎冠军的逆袭之路,绝非偶然与幸运的叠加,而是学校“德育凝魂、智育赋能、体育强基、美育化人、劳育践行”育人理念灿然盛放的硕果,生动诠释了“五育融合”的磅礴伟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局出发,擎旗定向:“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掷地有声,化为奋进鼓角。肩负光荣使命,我校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回答好新时代“教育三问”,自觉将发展坐标锚定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脉搏,以更加自觉、系统和扎实的“五育并举”创新实践,源源不断输送着素质全面、本领过硬的时代英才,为地方高质量发展筑牢坚实的才智根基。

德育铸魂:启智润心 擦亮信仰底色

1103教室内,会计学院教师党支部一场别开生面的课程思政示范课主题党日活动正火热进行中。主讲老师李飞以真实案例切入,紧扣思政铸魂主线,巧妙引领学生剖析动因,层层递进揭示了新时代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新要求。她将专业原理嫁接鲜活时事,将深奥知识点转化为现实镜鉴,在剖析经济现象的同时,潜移默化浸润会计诚信与法治精神,生动示范了如何让思政之“盐”融于专业之“汤”。

对于这门“思想必修课”,会计学院教师们有着深刻洞见。副院长王艳精辟比喻:思政课应是“思想摆渡人”,以专业为舟、情怀为帆,将思政巧妙融入专业课堂,才能使思政教育兼具温度与厚度。教务科科长杨烨在讨论中表示:“李飞老师的讲解内容精准有深度,从现象到本质的推导过程清晰,契合高职学生的理解能力。”

这场每月如期而至的智慧碰撞,是会计学院精心构筑的“红色讲坛”:通过打造党员教师共研共享平台,将党建先锋动能深度嵌入教学改革一线,持续探索“专业教学与思政熔铸”的协同创新密码。教师们在此淬炼育人智慧、激发创新灵感,不仅为课程思政蹚出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范式,更点亮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星火航标。

《在这个夏天迷途知返》,一张纸上,一位学生以此为题,用笔写下了在赵丽生老师《中国会计文化》课上的收获,决心改变“刷短视频、玩游戏、看小说”的大学生活。“上您的课很舒服,可以畅谈自己的想法,可以提出自己迷惑的问题。”另一位学生也写下了真实感受,并因此深深地喜欢上了这门课和赵老师。多年后,赵教授翻看着手机里存着的这些内容,感慨万千。

“职业教育要培养不只有饭碗更有文化的新时代财经人才。”赵丽生认识到,有文化才能让学生们在职业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好。2007年,我校在首批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建设中确立了以“文化浸润”为特色的专业建设方案,开设了“中国会计史”“晋商文化”等课程,旗帜鲜明地提出“专业文化育人”新理念。从研究到实践,在近二十年的积累、沉淀过程中,赵丽生带领团队取得了一项又一项具有开创性的国家级研究成果,“专业文化育人”改革实践也在这一系列成果的诞生过程中,逐渐从探索走向深入。

智育赋能:数智变革 产教深度融合

“3、2、1——上链接!”数智商贸产教实训园装备一新的智慧教室里,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充满活力的呼喊声此起彼伏,这是他们正沉浸在高仿真直播商战。巨大的交互屏实时“解读”着每一笔虚拟订单背后的市场密码——依托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精心构建的“数字+职教”新生态,已成为学校深化产教融合、锻造高水平财经商贸人才的创新引擎。

着眼于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学校以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积蓄高质量发展动能为目标,系统推进数字化转型:以“数智资源、智慧课堂、智创团队”三智工程为支点,撬动专业数字化改造升级;以牵头研发《职业院校教师数字胜任力》团体标准为起点,举办“数引未来:人工智能深化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专题培训,系统推进教师数字能力提升工程。同时,探索建设的大数据决策支持系统正源源不断提供动态数据支撑和智慧化服务,驱动治理模式变革与效能提升。

这一系列变革力量,最终汇聚于更高层面的产教协同——学校牵头创建的国家级“数智财经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财税大数据应用产教融合共同体”与山西数字经济市域产教联合体正搭建起贯通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桥梁,让“教学扎根产业、人才引领发展”成为鲜明标识。

体育强基:育才铸魂 铸就赛场荣光

广西梧州热浪蒸腾,点球大战胶着至最后一轮,空气几近凝固。伴随樊洋杰起脚刹那,最后一粒点球稳稳入网。“赢了!全国冠军!”姑娘们的嘶喊与泪水瞬间点燃赛场。千里之外的校园内,此刻正被同样的心跳共振:数智技术服务港大屏前攥紧的拳头、食堂里紧盯手机直播的灼灼目光——当球入网的瞬间,“我们是冠军!”的声浪如春雷般炸响在财专校园。

沸腾的篮球馆尚在回响着五月的喝彩:女篮姑娘们以全胜战绩问鼎西北之巅,冠军光芒与“道德风尚奖”徽章交相辉映;男篮健儿同步突破历史,拼下第四的队史最佳战绩。短短数月间,女足问鼎全国之巅,女篮加冕西北之王,男篮勇创历史新高——这一枚枚闪亮的赛场勋章,不仅镌刻着竞技场上的速度与力量,更是我校体育育人体系结出的累累硕果。

近年来,我校始终高度重视体育工作,系统构建“课程奠基、竞赛塑魂、习惯固本”的体育工作新格局。开齐开足田径、球类、健美操、八段锦等多元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精心打造以校园运动会为引擎、师生友谊赛为纽带、常态化体育竞赛为主线的多维赛事体系,点燃运动激情,锤炼意志品质。

作为一名高水平足球运动员,“一周七练”的高强度训练安排并没有影响田昕璇的学业,“永不言弃,每球必争”的体育信念浸润着她的成长历程,让她逐渐养成了勇敢果断的性格。

“未来,我们要持续深耕‘十个一’工程核心要义,全力护航‘学生体育锻炼一小时’刚性落实,让运动习惯深植青春血脉,为全面提升学生体育核心素养与终身健康能力奠定坚实根基。”体育教学部部长康兴介绍道。

美育化人:文脉滋养 筑牢文化自信

礼堂内,灯光聚焦,声情并茂。“承古韵 砺初心”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比赛如期上演。《最后一次讲演》《雪山草地 英雄赞歌》《木兰辞》……学子们以声传情、以诵言志,辅以情景表演,让沉睡的文字焕发时代光彩,生动诠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赓续。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学校精选剧目,由四月话剧社排演的《共产党宣言》,把“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具象化为舞台上鲜活的人物与故事,再现革命先驱用理想照亮征程的壮丽史诗,让师生在艺术震撼中感受初心使命的永恒光芒。此类高雅艺术活动一脉相承又各具特色,共同构筑起财专学子启智润心、筑牢信仰的精神高地。

美育的魅力还在财专校园各处不断流淌。“和这么多人一起在星空下唱响祖国,那份归属感和自豪感特别强烈!”“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聆听青春的声音。”草坪音乐会上,当《我和我的祖国》旋律响起,全场师生深情合唱。这是一场席地而坐的青春聚会,更是用音乐抒发爱国情、激扬报国志的生动课堂。“晋韵游园”社团风采展上,各社团百花齐放,或挥毫泼墨展现书画魅力,或巧手翻飞表演非遗技艺,或载歌载舞演绎青春风采。“亲手尝试剪纸,才真正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精妙与乐趣。”参与互动的学生直呼神奇。师生们沉浸其中,切身感受着多元文化碰撞的绚丽火花,文化自信悄然生长。

美,是涵养心灵的精神沃土。校团委负责人段凌燕说道:“学校始终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通过丰富多彩的艺术实践与深厚隽永的文化熏陶,引导学生在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过程中提升素养、陶冶情操、健全人格,为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注入美的基因与活力。”

劳育践行:躬行沃野 智耘青春沃土

“以前课本上说‘现代农业’,这回在大棚里真是开眼了,各种传感器、大屏幕,感觉像进了科幻片!”“原来种地也能这么‘聪明’!这次下乡让我懂了,书上的大数据、物联网真能帮农民伯伯省力又高产,这趟来得值!”大同市天镇县滹沱店村的智慧农业大棚内,大数据学院“数智赋田 青春助穗”实践团的同学们忍不住发出连连感叹。在指导教师石雅丽、焦楷雯的带领下,实践团把自主研发的智能灌溉“小发明”搬进了田间地头。师生们现场测试设备运转效果,详细记录各项关键数据,一手测试结果给后续设备升级攒足了“干货”。大家分头走访农户,在田埂边、小院里唠家常填问卷,摸清了老乡们对这些新技术的了解程度和使用意愿。石老师高兴地说:“拿到这些实打实的反馈,我们下一步改造设备就更有底了!”这已经是她第二年带队开展“三下乡”实践活动了,但每一次都有新的收获。

清徐、高平、长治……遍布三晋热土的足迹,是学子们躬身实践的青春印记。立足学科特色与专业优势,我校暑期“三下乡”紧扣校企协同与基层服务双轨并行:一端深入企业一线,精准对接技术需求,打通产学研融合创新通路;一端扎根乡村社区,以文化培育、产业助力的多元服务,链接专业知识与社会发展动脉。这场知行合一的熔炉淬炼,不仅锻造了青年服务社会的实战筋骨,更为基层发展注入了蓬勃的青春动能。

为让劳动精神在校园蔚然成风,我校精心厚植劳动文化沃土。一方面大力开展“劳动教育宣传月”与“学雷锋”志愿服务月活动,综合运用全媒体平台生动讲好师生校友中的劳模事迹与奉献故事,让榜样星光成为点亮校园、可追可及的价值灯塔;另一方面深度结合植树节、劳动节等节点内涵,精心设计一系列沉浸式主题实践,引导学子在社会担当中,切身感悟“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时代强音。

回应时代之问,涵育时代新人,答案何处可寻?是绿茵场上忘情相拥的滚烫热泪,是智慧大棚里惊叹传感器的灼热目光;是思政课堂中碰撞思维的思想星火,是古籍字句间绵延千年的文化脉搏;更是田垄间调试设备时流淌的汗水,是深夜实训室屏幕前跃动的代码……七十载弦歌不辍,我校始终在“五育并举育英才、数智赋能拓新局”的高质量征程上步履铿锵,深刻作答新时代“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命题。

立于新一轮“双高”建设潮头,我们将立德树人使命深嵌发展基因,全力构筑融合贯通、协同育人的高质量教育新生态,持续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新时代英才注入澎湃动能。

初 审:郭慧斌

复 审:杨虎成

终 审:苏   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