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精神富矿 赋能青春成长
我校“筑梦人”宣讲团以“改革·奋斗·清廉”为主题,围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太行精神、清廉文化三大内容,于二季度面向全校师生开展了系列宣讲。通过深挖精神富矿,将红色基因、改革锐气与清廉操守融入血脉,为师生点亮信仰灯塔。
伟大觉醒:改革春潮中的思想破冰
“这份报纸改变了中国的命运。”宣讲一组教师范芹以1978年《光明日报》刊载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再现思想冰封年代的破局时刻。邓小平“不改革就会被葬送”的疾呼振聋发聩,小岗村十八枚红手印点燃星火,恢复高考的考场涌动着570万青年对知识的热望…………财税学院学生尹佳佳感悟道:“当听到‘解放思想’四个字被赋予生死攸关的重量,我才真正理解改革开放在民族复兴中的里程碑意义,才懂它背后的惊心动魄。听到老师讲‘不改革就会被葬送’,我内心为之一振——这不正是对我们现在‘躺平’心态的警钟吗?”
太行丰碑:永续传承的奋斗基因
太行精神的内核是“不怕牺牲、艰苦奋斗”的铮铮铁骨,是“万众一心、敢于胜利”的团结伟力。“百团大战中,八路军用1824次战斗撕碎日军‘囚笼’;南泥湾垦荒时,战士们的衣服被荆棘剐成布条仍光膀开荒;红旗渠建设者腰系缆绳悬空凿岩,十年削平1250座山头……”宣讲三组教师赵立娜在讲述中将太行精神不断具象化。当PPT切换至我省平顺县荒山披绿的今昔对比,新时代太行儿女续写的绿色奇迹生动诠释了太行精神从未褪色,它正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沃土中不断焕发新生。金融学院学生张淮昱感慨道:“听完这次宣讲,太行精神对我而言不再是教科书里的墨字,更是我们山西人面对任何艰难困苦时骨子里的那股劲儿。”
清廉薪火:穿越千年的职业准绳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大屏幕上,包拯的诗句与山西廉吏于成龙“终年不知肉味”的事迹相互呼应。宣讲四组教师石雅丽追溯千年文脉,勾勒了清廉文化的传承之路:《颜氏家训》“仕宦不可过二千石”的俭德教诲,诸葛亮“内无余帛,外无赢财”的丞相风骨,海瑞去世时“葛帏敝籝”的萧然家产,古代廉吏群像巍然矗立。当宣讲转入红色篇章,焦裕禄用钢笔顶住剧痛的肝区继续工作的旧照和“活着没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的话语令聆听师生肃然。
当师生们在宣讲结束后探讨着“当代改革的破冰点”,在岗位上严守着“清廉即底线”的准则,历史的精神火种正以燎原之势照亮现实。校党委书记秦华伟在马克思主义学院调研时说道:“让青年学子能从‘改革先锋’身上汲取破局锐气,从太行英烈血脉中传承奋斗基因,在古今廉吏镜鉴下端正职业坐标,我们就帮助塑造了新时代青年的精神脊梁。这份融合历史深度、地域特色与专业特质的精神图谱,也恰体现着我校“三色文化”的育人密码,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丰厚滋养。”
初 审:郭慧斌
复 审:杨虎成
终 审:苏 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