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响应党和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高度重视——将其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2025年7月9日,信息科技学院暑期实践团队走进长治市平顺县北社乡,开展非遗学习体验活动,在实践中感悟文化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北社乡西社村是八音会传承重镇,曾有五支队伍活跃乡间。老艺人曾代表地区参加省级汇演获二等奖,如今传承人曹高邦带领艺术团创新表演形式,每年演出近三百场,从乡村庙会到上海大舞台,让这一传统技艺在新时代焕发活力。学生们在现场聆听鼓锣笙箫合奏的高亢旋律,感受节庆里的烟火气与文化生命力。随后,团队参观了曹家大院。依山而建的院落里,青砖灰瓦、木雕窗棂、砖雕影壁尽显太行古建特色,老式桌椅、织布机等物件,让学生们想象出往昔生活场景,触摸到传统民居的独特温度。

7月9日下午,实践团队来到北社乡北社村开展实践走访。北社乡作为平顺县的状元之乡,耕读文化传承千年。团队沿着村内状元路前行,学生们邂逅“状元郎扛红妆”非遗——表演者扮作红袍状元,固定于特制架上巡游,红绸绢花点缀其间,藏着民间巧思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远处,13米高的独辕四景车以榫卯结构撑起华丽“宫殿”,彩色装饰熠熠生辉。这两项非遗交织成北社文化底色,让学生们读懂“北社是个好地方”的深层内涵。参观中,学生们细致观察到四景车不用钉子的榫卯工艺,透着古人智慧;扛红妆的仪式里,藏着乡土期盼。这些老手艺、老习俗,在学生眼中不再是单纯的“热闹”,而是当地人代代相传的文化念想。


通过此次学习,学生们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各个地方文化都有自身独特的魅力:北社村的独辕四景车的精妙、扛红妆的寓意,让他们看到古人的智慧与生活热爱,同时体现着中化文明中耕读传家的优秀文化;西社村曹家大院的一砖一瓦,展现着太行建筑特色与家族故事;八音会的旋律里,藏着文化传承的韧性。大家深刻认识到,这些非遗与古建是“活着的文化”,守护传承它们,就是守住一方水土的根与魂。学生们纷纷表示,将以实际行动关注非遗保护,让优秀传统文化在青春力量中延续生机。